严理川,是合阳的一个传奇。26岁离乡出国,曾给也门前总统萨利赫送过自制的铝合金鱼缸;33岁半路出家,凭一己之力打造行业巅峰的“蛋鸡王国”;69岁人生辉煌,小学没毕业的他身价估值几千万……
翻看严理川的经历,堪比一部精彩的传奇故事,跌宕起伏、步履艰辛,却始终坚定向前。
69岁的严理川是地道的合阳新池镇来家庄村人。一头白发、笑声爽朗,举手投足间自带西北人特有的自信和不羁。
专注,是刻在严理川骨子里的个性。
因为专注,30多年来他坚持做一件事,不遗余力打造自己的“蛋鸡王国”;因为专注,他从平凡做到了非凡,开创了生态养殖的新纪元,实现了从个体户向养殖场场长的华丽转身。
寻梦 一个人的“蛋鸡王国”
因为一个“冲动”的决定,严理川的人生轨迹翻天覆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6岁起严理川就四处打工,后来几经周折进入陕西省建筑公司当了钢筋工,80年代背井离乡劳务派遣去了也门,在国外呆了3年。
在国外期间,由于技术过硬,他被推荐给也门前总统萨利赫送去自制的铝合金鱼缸,但身处异国他乡,在面对各种文化差异,特别是遇到疾病时,总会感到极度孤独悲凉。病好后他毅然回国。没想到却遇到包工头殴打民工事件,这使严理川受到很大触动,萌生了转行的想法。
机会总是悄然而至。偶然间,一个关系要好的雷姓老乡对他说,养蛋鸡能挣钱,比你上班强。这让当时四处奔波,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不高、收入微薄的严理川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上班不如养鸡”,这个念头一起,严理川彻底坐不住了。
经过几番纠结思考,又经过3年的养殖技术知识准备,严理川停薪留职,请长假回家养鸡。
在80年代,养鸡,大家认为那就是个用来换油盐的营生。“好好的工作不干,胡成哩。”一时间,听说严理川不上班要养鸡,村里人传出了闲言碎语。父母、兄弟、媳妇都觉得他发了疯,着了魔,无法理解。“别人羡慕的公家饭碗不端,跑回来养鸡,真是脑子进水了。”严理川的媳妇和家人实在想不通。年迈的老父亲长吁短叹。
严理川觉得自己就是大家说的“一根筋”。拿定了主意,那肯定要干到底。没人支持,他就一个人干。
养殖注定是个累活、脏活。从买进小鸡娃那天起,小鸡在哪他在哪,每天围着鸡娃转,鸡娃在炕上跑,他在炕下睡。白天察看生长情况,晚上担心老鼠叼鸡娃。一个月后,他的眼窝深了,胡子长了,人老了一大截……要干的事太多,严理川顾不上想别的。喂饲料、喂水、打疫苗、防病、补营养、消毒……每件事都不能马虎。
回头来看,正是当时的坚持和埋头苦干,才让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致富之路。
追梦 像爱孩子一样守护小鸡
要干成一件事,除了要能吃苦,还要全身心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作为一个小学没毕业的普通农民,在36年的养鸡事业中对成功的理解。
把鸡当娃养。从第一次把鸡苗买回家,严理川就把鸡当成了自己的家庭成员,时时照顾,处处关心,有时对鸡比对娃还亲。
第一次买鸡苗的情景,严理川记忆犹新。80年代买鸡苗不是件简单的事,要提前一晚坐车去西安。当时没有鸡笼,只能用电视机盒子自制个鸡笼。在汽车上,纸箱放在汽车前,怕发动机散热,纸箱烫伤小鸡,放在汽车中间,怕人多不小心踩了他的小鸡,他就一路用手护着纸箱,直到下车,又一路小心翼翼把300个鸡苗抱回了家。
回到家,披着一身稚嫩的黄毛、毛绒绒的小鸡一下子吸引了三岁女儿的注意,她想爬上炕看看小鸡,一不小心把炕沿挡木板碰倒,木板倒下,一只小鸡被砸的肚肠翻出,当即死了。
倾刻间300只小鸡就少了一只。严理川十分生气,特别心疼,狠狠地训斥了女儿,孩子又怕又吓,放声大哭,泪流满面。
“鸡才是我爸的娃。”孩子们经常埋怨说。多年以后,谈起这段经历,严理川依旧感慨颇深,他直言“对孩子亏欠太多,当时一门心思在鸡身上。”
买回鸡苗的头两个晚上,严理川几乎没合眼。一般雏鸡前60天最脆弱,对于温、湿度、开食和光照都非常敏感,而且刚买回来的鸡苗经过长途的运输更需要精心管理,这样才能减少死亡率。
当天夜里,小鸡跑来跑去,叫声不断,原来是土炕上的热度不适合。他边观察小鸡状态,边烧炕,一晚上烧了10多次,每次只用麦草碎草,不敢多添,怕炕热又怕炕冷。严理川操心的事不止于此。用木板钉成食槽、用罐头瓶制作饮水器,每天做好消毒,干净水供着,操心吃多吃少,操心它有没有得啥病……严理川的心全扑在了鸡身上,白天黑夜照看着鸡,家里的事,一样都操不上心,孩子更是顾不上管。“对娃都没有这样上心过”媳妇经常这样责备他。
他做梦也没想到,正是因为这300只被当成孩子一样的鸡,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民成为坐拥千万的实业家。
筑梦 认定的事一干到底
都说万事开头难。从摸索养殖到规模化、高质量养殖,严理川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资金短缺,对于当时家境条件不算好的农村娃来说,是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严理川只能厚着脸皮找老乡和家里亲戚借钱,东拼西凑了1300元钱,买了村里废弃的粮食仓库当院子,办起了简易的养鸡场。
开弓没有回头箭,选择了就坚定的去干。没有经费,场地简陋、没有经验,这些并不能影响严理川养殖蛋鸡的信念。
练好内功才是关键。严理川家里放着一大捆的养殖技术书籍、报纸、杂志,那是他不外传、拿啥都换不来的“宝贝”。
门外汉,不懂养殖技术,没有养殖经验,是严理川蛋鸡养殖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养鸡最怕生病,从未接触过养鸡行业的严理川只能边学习边实践,用知识武装头脑。小学都没毕业的他,听人介绍,想方设法托人买了《鸡鸭鹅病中西医防治实用技术》杂志,收集了大量刊登有“蛋鸡养殖技术”文章的报纸,还专门坐去西安书店买一些养鸡方面的专业书籍来看。
摸着石头过河。严理川边养边学边摸索。不会打疫苗,就自己看书学,不懂鸡病,就翻开书,看图片,找症状,一点一点对应着找问题,实在弄不懂,就找专家、农技人员手把手的教。
如今,同行都调侃严理川能“望闻问切”,是个自学成才的“养殖专家”。看鸡的走路姿势、鸡的粪便,听鸡的声音,他就能判断鸡有什么病症,病位在哪,怎么治吃什么药……
天道酬勤。谁技术强,谁经验丰富,谁能吃苦,谁才能成功。正是靠着这样的想法和全身心的投入,严理川尝到了丰硕的果实。
辉煌 登顶行业巅峰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
凭着心中的那份坚持和执着,严理川的养鸡事业如日中天。
目前,新兴旺养殖场已成为陕西养鸡界的第一阵营,投入与产出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防疫防病措施被称为行业教父。
陕西养鸡界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养鸡不识严理川,养鸡再多也枉然”。意思是说,有些养鸡场规模很大,但没有严理川鸡场的高效益,虽然是同行,但是不同利。
盛夏时节,在合阳县新池镇来家庄村南部,一座大气恢弘的养鸡场耸立于青山茂林间,彰显出不一样的气势。这里就是严理川的新兴旺养殖场。
智能自动化蛋鸡养殖场里人来人往,十几米的皮带运机正在通过皮带运输拣蛋。自动供料供水系统、自动除粪系统、自动拣蛋装置、自动温控系统、电子消毒系统等全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实现了从上料、饮水、集蛋、降温、消毒到清粪等整个饲养过程的全程自动化。他亲自打造的,一般养鸡场不具备的微生物发酵车间更是引人注目。
鸡群聚集很容易产生传染,一只鸡感染某些病毒病,可能一夜之间就会感染全群。传统情况下,走进养殖场的人员,都要求先消毒,甚至要穿防疫服,以免引起鸡场病毒入侵。在严理川的蛋鸡养殖场,人们随意出入,无需消毒。
36年来,严理川通过不断摸索,坚持用微生物、中成药、高营养综合调控措施反复论证实验,找出最佳组合方案,证明了加强营养、利用微生物与中草药能预防和治疗鸡病的生动案例,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生态养鸡的梦想。对于少用、慎用、甚至不用抗生素,也能把鸡养好率先在行业做出了典范。
他通过这种技术让鸡蛋无腥味、更健康、绿色无公害,打破了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通过多年实践也证明,中国杨凌泰瑞德生物科技公司科研人员用大枣发酵技术生产的饲料系列产品并不比国外产品差,不仅在母鸡上,在母牛、母猪、母羊等领域都有显著效果,这无疑给养殖行业发出了国产有好品牌的信息。这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有了自己保驾护航的饲料品牌,让养殖变得更简单、更健康、更有效益。
昔日的养鸡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新兴旺养殖场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品质不断优化,产值逐年增加,形成了高标准生态养殖模式。鸡场规模达到24万只蛋鸡存栏量,固定资产3000万元左右,一栋1500平方库房,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解决就业机会100多万。目前正在盖一栋1600平方的现代化库房,明年初计划再盖一栋现代化育成鸡舍,可育成雏鸡6万只,高峰期向社会每日提供鸡蛋19万枚鸡蛋。
志当存高远。
“只有不断提高品质,企业才能走的更远。到目前为止,鸡舍基本实现智能化养殖,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形成高质量产业化发展模式”。严理川还想把步子跨得更大一些。
他专注坚定,36年来只养蛋鸡,不为肉鸡、养猪等高利润所动;他自律自强,在低迷期做到保本微利,在市场高涨期做到显著赢利;他从不服输,从自身做起,坚持生态健康蛋技术试验实践;他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发展产业,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广阔农村天地,大有作为。严理川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合阳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王海明 张 莉)
【责编:李启荣】